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有哪些关于“酒”的典故或名句?
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
三碗不过岗。
山里的兔子狗追出来,心里的活酒追出来。
好酒的不到茶馆里去。
酒后吐真言。
酒醉神仙。
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。
葡萄家酒夜光杯。
从古至今,中国酒名丰富多彩。陈酒称“酋”,美酒曰“醑”,黍酒曰“酥”,浊酒曰“醠”,甜酒曰“醴”,白酒曰“醝”,红酒曰“醍”。又给“酒”起了很多雅号,从“天乳”到“欢伯”,从“琼浆”到“玉液”,从“曲君到“美禄”。酒大多耳熟能详。这儿分享两个:
1、 倒霉的最早酿酒人
大禹时期,管农业的官员一日视察粮窖,发现地窖一角冒出的地下水浸泡的陈粮发出从未闻到的香气。于是尝了一下渗出的液体。浑身通透,甘甜无比,于是就潜心研究如何酿制琼浆玉液,终于酿制成功,不敢独专。那时候是鼓励发明创造的,于是,农官献给了大禹,希望得到奖励。
大禹饮后,感觉甚妙,连饮数杯。然后传农官来见。农官兴高***烈的狂奔而来,想象着丰厚的封赏。大禹道:你献的“酪”甚好,不过我要杀了你。农官连连喊冤。大禹说:今天你研制了这美酪,将来必有人因嗜饮而亡国,所以要杀了你,为万世安。
2、 中圣人救命
东汉末年,世人饮酒成风。曹操属下尚书郎徐貌嗜酒如命,不免误事。于是曹操禁止其喝酒。徐貌不敢公开喝,却不免偷偷饮酒。一次他喝的醉醺醺的,一个叫赵达的官员问事,他难以办公,只是醉眯眯的喃喃说:“中圣人”。赵达报告曹操,曹操非常生气,但不理解“中圣人”是什么意思。陪伴在左右的鲜于辅解释道:爱喝酒的人把清酒叫“圣人”,把浊酒称“贤人”,徐貌平时品行端正,偶尔讲讲醉话而言,所以自称“中圣人”。曹操也是个段子手,听后一笑,没在追究。
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。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。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己半句多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对酒當歌,人生几何,彼如朝露,去曰苦多。慨當以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惟有杜康。
酒,那可是我国传给你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,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酒不仅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涵,也为此产生了许多诗词名句传说和典故。
酒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,《说文解字》“酒”:“酒,就也,所以就人性之善恶。从水,从酉,酉亦声。一曰造也,吉凶所造也。古者仪狄作酒醪,禹尝之而美,遂疏仪狄。杜康作秫酒”。
一、酒的起源
1、仪狄造酒说
传说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。我们从古代史籍中就可找到许多仪狄“作酒而美”、“始作酒醪”的记载。史书《吕氏春秋》云:仪狄作酒。汉代《战国策》说:昔者,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,进之禹,禹饮而甘之,日:`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。'遂疏仪狄而绝旨酒(禹乃夏朝帝王)。
2、杜康造酒说
民间有不少关于杜康造酒的传说,认为杜康是周朝人,家境贫寒,在财主家打工,起早贪黑,累死累活,因此饭量大。有一天,杜康胃口不好,就把没吃完的饭偷偷倒进一个树洞里,用块石头将洞口堵住。不料几天后,剩饭变成了香气扑鼻的清水,味道甘美醇厚,这就是后来的酒。
还有一个传说是,杜康是放羊的,有一天,他用竹桶装上小米外出收羊,他把竹放在树洞里,忘了带回家。第二天、他去其他地方去放羊,早把竹桶的事给忘了。几天后,杜康偶然经过这个树洞,就拿回竹桶。回家一看,里面的小米已经化为清水,他喝了一口,高兴地说好喝,就这样杜康成了酒的发明者。
3、“黄帝造酒说”
黄帝时,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酿酒。传说是黄帝发明了“酒泉之法”,并曾有“汤液酒醪”的见解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篇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如何酿酒,黄帝不仅把酒看作饮料,还把它当做治病的药物,从而使酒的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