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贵州茅台中国酒文化讲解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贵州茅台中国酒文化讲解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酱香酒文化知识?
酒桌上,很多人都在说酒文化,但是酒文化究竟是什么?文化究竟在哪里?在贵州茅台镇酱香酒这样一个特定的载体中,其文化品性、哲学思维主要体现在忠孝节义四个字上。家国荣誉,诚于国事;谓之忠。儿遂母愿,殷勤于家;谓之孝。不羡繁华,不易其地;谓之节。护身健体,不伤饮者;谓之义。忠孝节义四全,或谓酱酒文化。
茅台酒工艺?
茅台酒酿制技艺,贵州省茅台镇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茅台酒酿制技艺是一种独特的传统酿酒工艺。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分制曲、制酒、贮存、勾兑、检验、包装六个环节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,端午踩曲,重阳投料,酿造期间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,经分型贮放,勾兑贮放,五年后包装出厂。茅台酒的酿制有两次投料、固态发酵、高温制曲、高温堆积、高温摘酒等特点,由此形成独特的酿造风格。[1]
2006年5月20日,茅台酒酿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***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编号Ⅷ-57。[2]
1、整粒发酵:世界上罕见原料不压榨、不磨碎,几乎整粒高粱投料开始参与发酵,只有20%破碎率,所以高粱称为沙。故有“端午制曲重阳下沙”之说。当地人将此类坚守传统酱香工艺的酒为“坤沙”,即整粒高粱发酵的酒。故高粱必须是小粒皮厚的赤水河流域红缨子高粱,此类高粱呈现低头谦卑的君子之姿。整粒发酵,这是独门秘籍的第一招。
2、整年发酵:茅台酒整个酿造周期历经春夏秋冬一年之久,一年只有最初的两次投料,分别是下沙工艺,糙沙工艺。茅台酒九次蒸煮,第一次将高粱蒸熟,其后每次混合曲药进行发酵,一粒高粱经历漫长的涅槃重生。因为是整粒,所以才能历时整年发酵。
3、阴阳发酵:茅台酒***取独特的两种发酵结合的方式。核心是堆积发酵,属于有氧发酵,招揽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开放式发酵,其他要香味物质就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。其次才是入池发酵,属于无氧发酵,一般酿酒师伸手感受堆子的温度到了,就从堆子返入石头砌成的发酵池。正因为微生物的神气,生态环境的依赖,茅台酒方能不可***,稀缺在所难免,自然物以稀为贵,备受追捧。
4、七次取酿:茅台酒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,最终形成七个轮次基酒,每轮次基酒风格迥异,度数差别,再将每轮次区分酱香、醇甜、窖底三种典型体。最终形成多达100种基酒组合,才有神水的***。
5、三年贮藏:茅台基酒会放入陶坛进行漫长的贮藏,新酒刚出,酸甜苦涩,实属难饮。经过三年以上历练酒体醇厚,举止优雅,感情细腻,言辞悠长,魅力留香。这是茅台酒基酒经历的生命蜕变,人如此,酒如此,卓越必经岁月寂静的磨炼。
6、以酒勾酒
7、五年出厂:从原料到成品至少历时五年以上,30道工序,165个工艺环节,五年茅台,十足匠心。
很多人喝过茅台酒,但你知道茅台酒是怎么酿造的吗?
感谢邀请。
很多人喝过茅台酒,但你知道茅台酒是怎么酿造的吗?茅台酒的酿造具体如下:
贵州茅台酒属于酱香型大曲白酒,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,生产周期较长,茅台酒的工艺特点可以总结为:九次加曲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,三年窖藏,勾调后存储,整个生产周期为五年。
每年端午后,开始制曲。制曲是以小麦为原料,先将小麦粉碎,加入水和“母曲”搅拌,放在木盒子里,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。据了解,茅台镇端午少女踩曲已有600余年的历史。每到端午节前后,镇上未婚、年约十七八九的女子都忙于酒厂踩酒曲。
小麦经过“踩曲”做成“曲块”,用谷草包起来进行“装仓”。大约10天后再进行“翻仓”,以便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。一般要进行两次“翻仓”。
过30~40天,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,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。不过在使用之前,要将曲块“切碎”,越碎越好。经过这样一番工序,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~5个月。
制好酒曲后,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,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“重阳下沙”。下沙的第一步是“润沙”,即用90摄氏度以上的开水清洗几遍(称发粮水),泼水时边泼边拌,使原料吸水均匀。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,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。其实,酿酒真正需要水的,主要是在润沙阶段。其它阶段很少用到水。
将润好的高粱装入甑内,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任务,蒸料二到三小时,约有70%左右的原料蒸熟,即可出甑,不应过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茅台中国酒文化讲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贵州茅台中国酒文化讲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