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黔东南雷山苗族的酒文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黔东南雷山苗族的酒文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凯里酸汤是怎么来的?
贵州酸汤的种类还有很多种,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高酸汤、上酸汤、二酸汤、清酸汤、浓酸汤等;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:咸酸汤、辣酸汤、麻辣酸汤、鲜酸汤、涩酸汤等;以汤的划也有:鸡酸汤、鱼酸汤、虾酸汤、肉酸汤、蛋酸汤、豆腐酸汤、毛辣角酸汤、菜酸汤等;如以民族划分又有苗族酸、侗族酸、水族酸、布依族酸等。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、毛辣角酸汤、菜酸汤、辣酸汤最为常见。
白酸传统的白酸是用清米汤在酸汤桶中慢慢发酵而成,快速简单的白酸是将面粉用作发面的300克老面搓细后放入盆中,加入5千克清水,充分溶解后倒入锅中置火上,边加热边搅拌,再将100克糯米粉(也有用玉米面、黄豆面的)用清水调匀后倒入锅中。待锅中汤汁烧沸后,起锅倒入坛子内封好口,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静置一两天。色泽乳白、酸味纯正的白酸就可以用了。酸汤与泡菜水和卤水一样,保存得当,愈存愈香。
红酸红酸即毛辣角酸,毛辣角酸的酸味醇厚,色淡红而清香,通常是用5千克新鲜野生毛辣角(即野生西红柿,无野生时可用种植的西红柿代替)洗净,放入净泡菜坛中,再加入500克仔姜、250克大蒜、1千克红辣椒、500克精盐、100克糯米粉及250克白酒,灌满坛沿水加盖放置15天后即可取用。使用时,将坛中固体原料剁碎或用搅拌机绞成茸泥即可。
酸汤含多种维生素,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蛋白质,具有止渴生津,开胃健脾的功能。
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句名言叫“三天不吃酸,走路打捞蹿。酸汤类菜肴,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、各民族都很盛行,尤以凯里市区最为典型,故外界统称为凯里酸汤鱼。其实,做酸汤火锅的酸汤,分苗族白酸汤和侗族红酸汤两类。现已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(如酸汤鸡、酸汤鸭、酸汤狗肉、酸汤羊肉、酸汤牛杂、酸汤大鱼头、酸汤猪脚、酸汤大肠、酸汤排骨、酸汤螺蛳等)。
苗族白酸汤一般是用米汤或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存于水桶、竹筒、瓷缸或坛内放置在火塘边,每天煮饭时把米汤或淘米水放入其中,以后便自然发酵而成。
苗族传统制作酸汤鱼的方法是先舀适量的酸汤放入锅内煮开,将放有花椒的清水缸中的鲤鱼(因有花椒味能使鱼尽快把肚腹脏物吐尽),用大拇指卡住鱼腮处,持刀往鱼右腮与鱼身连接处横割一刀(约断半边),然后两手一掰,将食指伸进鱼腹中取出苦胆、肠杂等,即放入滚开的酸汤中。鱼入锅时蹦跳几下,张嘴将酸汤吸入腹部,输至全身各部位。待鱼煮熟时,放入适量的油盐、辣椒、生姜、木姜花或木姜籽、葱蒜、鱼香菜等佐料再煮片刻即可上桌食用,其汤鲜肉嫩,非常可口,若将酸汤鱼蘸着特制的辣椒水食用,食味更佳。
侗族红酸汤与苗族白酸汤的制作不同,酸汤以山地番茄、红辣椒为主,佐以花椒、木姜籽、薄荷叶等多种配料配制而成,盛于土坛瓦罐中待用。传统烹制侗族酸汤鱼是以农历十月开田摘禾时的田鲤鱼为最佳。在烹调酸汤鱼时,还要放木姜籽、鱼蓼、大蒜、腊当(侗语译音,汉称鱼香菜)等香料调味。在香料中,以木姜最为讲究,俗话说“没有木姜就没有侗家酸汤鱼”。吃酸汤鱼时,还可用豆腐、韭菜、广菜和野生亮广菜、毛毛菜、阴蔸草(水下土生)等作配菜,浓香四溢,味道独特。 现时多用火锅烹食酸汤鱼,除***用田鲤鱼外,若用清水江、都柳江野生鱼则更具特色。凯里快活林餐馆、侗寨楼餐馆、麻江下司、黄平重安江、剑河展架及黎、榕、从三县等地,均是品尝酸汤鱼的极佳处所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黔东南雷山苗族的酒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黔东南雷山苗族的酒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